为深化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改革,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。2025年11月3日,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谭清老师在12-306 教室开展 “辛亥革命的成与败”主题公开课。
课堂开篇,谭清老师以 “假设你是生活在1911年的青年,会支持革命还是改良”这一极具代入感的问题切入,迅速将学生思绪拉回清末内忧外患的场景,并从民族危机、统治危机、社会危机、革命力量壮大等四方面,结合《辛丑条约》及日俄战争致国家主权被践踏、“清末新政”流于“立宪” 骗局、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、人、组织方面的准备与成长等史实系统梳理,让学生完整清晰理解辛亥革命爆发是“多重历史条件共同作用”的必然产物。
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,谭清老师精心设计互动环节:先以 “孙中山的关键词”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,激发课堂思维活力;紧接着围绕 “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国父” 展开讲解,从革命资金筹集的支撑作用、“三民主义”的提出与“军政—训政—宪政” 三步走内核及影响等方面作出细致解答,并创新性地以 “跨时空对话”形式,对“三民主义”核心观点作场景演绎。
课程结束后,谭清老师与观摩同事进行深度评课。教师们肯定其教学素养与理论基础,认可课程 “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”,并围绕教学细节提优化建议。此次教研活动打磨了教师技能,搭建了交流互鉴桥梁。中国近现代纲要教研室将继续聚焦学生关切热点,深化协同教研、创新教学模式,打造有思想高度、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的思政 “金课”,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筑牢思想根基。

公开课现场